河北大学的前身是1921年由法国耶稣会在天津马场道创办的“天津工商大学”。1933年夏,易名为“天津工商学院”。1948年,学院获准重新注册为“私立津沽大学”。
1951年9月,私立津沽大学经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批准改为国立。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,1952年中央教育部决定对大学院系进行调整。津沽大学工科调入天津大学、商科调入南开大学;在津沽大学师范学院基础上组建天津师范学院。1958年改为天津师范大学,1960年扩建为河北大学。
1970年11月,河北大学迁址保定。受“文革”和搬迁的影响,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,经过拨乱反正,教育事业才步入正轨。进入90年代,河北大学转变观念,明确办学思路,加强改革和管理,教学、科研以及学校总体面貌焕然一新。新世纪伊始,河北大学提了“超常发展,建立国内一流大学”的宏伟目标。经过几年时间的持续建设与快速发展,学校事业蒸蒸日上,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,社会影响力和综合实力日益提升。
河北大学校名更替一览表 |
|
1921年 |
由法国耶稣会在天津创办,定名为“天津工商大学”。 |
1933年 |
国民政府教育部立案,改名为河北省私立“天津工商学院”。 |
1948年 |
教育部正式批准立案,将工商学院改名为私立津沽大学。 |
1951年 |
经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批准,由私立改为国立,称“国立津沽大学”。 |
1952年 |
院系调整,以津沽大学师范学院为基础,在原校址组成天津师范学院。 |
1958年 |
省教育厅通知,天津师范学院扩建为天津师范大学。 |
1960年 |
省委决定,将天津师范大学改为综合性的河北大学。 |